(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參觀校園、聽一節課、匯報科組情況、所有教師參與評課、教研員總結歸納、形成合作共享教研資源……這些環節,已成為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功能區初中教研員張偉雄參與跨鎮街教研工作的常態步驟。“跨鎮街調研模式打破了鎮街間的教研教學壁壘,實現了跨鎮街的教研交流與學習。”張偉雄說。 東莞市教育局調研發現,東莞的初中教研力量較為薄弱,按照學校數量來配備教研員的話,幾乎無法實現教研員全覆蓋。松山湖功能區鎮街間培訓資源和教研力量各有差異,教師交流思維較為傳統被動,急需創新培訓、教研一體化的理念,打造教師交流新模式。 2022年8月,張偉雄被選派到松山湖教育管理中心進行交流。從組建交流跟崗的骨干隊伍入手,松山湖園區探索出功能區“1+9”初中教研員交流制度的雛形。 為進一步破解身邊的教育難題,東莞市圍繞推進擴容提質、優化教育結構等核心關鍵任務,組織開展教育改革攻堅揭榜活動。經過一年多的引導,東莞市教育局調動市鎮校三級力量揭榜掛帥,推動改革項目下沉,破解了一批基層教育重點難點問題。 各地也給出了生動的實踐成果。基于區域教育共享優質資源、均衡發展的理念,松山湖園區建立“1+2”的教育統籌協調機制,成立了由高新區及周邊鎮共同組成的松山湖功能區教育統籌發展協調工作小組,探索區域教育資源有機融通。 如何促進教師成長和專業發展,提升教育質量?松山湖園區成立東莞市教研室松山湖功能區分室(非實體),探索“規劃統籌、資源共享、人事多元、財政多維”的教師研訓模式。此外,松山湖園區還建立了“項目+”路徑,強化教研員深入學校指導實踐職責,形成了“小學語文品質提升+東坑”等項目,完善市、功能區、鎮(園區、街道)、校四級教研工作體系。 “有了項目作為抓手,松山湖開展多項專題研究和聯動活動,形成教科研一體化統籌常態化發展路徑。”松山湖教育管理中心科研中心主任徐潔說。 如何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更高要求?石龍鎮以打造“三名工程”、開展跟崗江蘇名師活動等為突破口,積極統籌鎮級教研力量,建章立制,補短板創特色。 《石龍鎮中小學名師名校長領航計劃》《石龍鎮打造“龍城名師”工作方案》……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石龍鎮進行了機制改革,制定了“管理類”“培訓類”“名師類”“激勵類”四大類18項骨干教師引育制度。 為激勵教育質量優秀、教育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師,石龍鎮每年撥出約400萬元經費作為教育質量激勵資金。校長、園長等帶頭申報課題,并積極參加各類課題的開題、結題及研討活動,以科研促教研,帶動更多教師實現專業發展。近年來,石龍鎮用于教育科研的獎勵資金每年達100萬元左右。截至2022年,石龍鎮已有國家級立項課題4項,省級立項課題26項,市級立項課題209項;國家級教育成果獎1項,省級教育教學成果獎35項,市級教育教學成果獎29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