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做“海底火山爆發”科學小實驗,和小朋友們一起探究化學的奧秘;手工制作人造雪,帶領學生領略大自然的千姿百態……今年暑期夏令營期間,在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大田中心小學“科普筑夢”教室,由南開大學“向陽計劃”公益教育服務團隊組織開設的科學課就成了最受孩子期待的課程。 今年,除了江西贛州,南開大學“向陽計劃”公益支教服務還走進了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竹竿中心校、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太平鎮泰和路小學、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銀灘小學等地,通過為期15天的暑期線下支教夏令營活動,為鄉村小學科普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通過前期與支教地學校的積極溝通,今年,團隊精準聚焦當地需求,設計了涵蓋自然科普、科學實驗、紅色基因等方面的90節支教課程。夏令營期間,南開大學上海校友會副會長張奎、秘書長徐永仲,南開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研究員貢紅日、遺傳與細胞生物學系副教授李蓮等也奔赴各支教地為鄉村學生授課。 在短期的支教服務外,如何打造高質量、可持續的支教活動?針對鄉村小學基礎設施差、科普設備缺失等不足,“向陽計劃”公益教育服務團隊聯合校友力量,已為鄉村學校籌建了“科普筑夢”教室3間、南開書屋3間。 大田中心小學校長石冷霜表示:“自從‘科普筑夢’教室建立后,學校的科學課程全部轉到了這間教室進行。教室中多種類的科學儀器對科學課程教學起到了極大的輔助作用,讓科學現象不僅僅停留在孩子們的想象中,而是來到了現實里。” 在各個實踐地,隊員們在開展教學工作之余,也深入鄉村,開展更深度的問題挖掘。團隊開展了關于鄉村教育現狀與需求調研,通過線上收集、線下入戶走訪等方式,收集到600余個家庭的一手資料。 支教經歷與實地調研的結果讓支教隊員更清晰地認識到鄉村教育振興面臨的問題,搭建一個全方位、長鏈條、深度合作平臺的想法在隊員們的心中也越來越強烈。 今年夏天,隨著南開大學在全國范圍內布局啟動中國式現代化鄉村工作站建設,“向陽計劃”公益支教夏令營在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正式開營,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也與第六埠村簽約建立南開大學中國式現代化鄉村工作站。 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王蘭表示,此次夏令營依托中國式現代化鄉村工作站開辦,夏令營活動作為“先手棋”,后續將依托工作站,從鄉村振興的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多個方面進行調研,發揮南開大學綜合學科優勢,共同為學生成長、鄉村振興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