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益蟲是指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有益處的昆蟲,比如農業,醫學。
2、益蟲可保護自然生態平衡,從而更好地保護環境。
(資料圖片)
3、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害蟲的天敵來抑制害蟲的一種方法,因為害蟲本身就是很多昆蟲及其它動物的食料,也是很多微生物的寄主。
4、有些害蟲不能夠在老產區大量生存的原因,有時并不是由于天氣不適宜、食料缺乏或不足、或者繁殖不多等等原因,而是受到天敵的捕食或寄生,造成數量大量減少的結果。
5、害蟲的天敵,即益蟲,可以簡易地把它分為捕食性或寄生性昆蟲這兩類。
6、益蟲是指對其他生物有益的昆蟲,蜜蜂、家蠶、瓢蟲、螳螂、食蚜虻、寄生蜂、草蛉等都是益蟲。
7、害蟲,顧名思義,即有害的蟲子,是人類對一些蟲類動物的定義,與益蟲相反,主要分為昆蟲類與非昆蟲類,且種類與數量繁多。
8、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害蟲,例如蚊子、蒼蠅、跳蚤、蟑螂等;這些小生物往往會對人類的生活、生產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會給植物帶來死亡與嚴重災害。
9、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陳述:“世界上玉米有200多種昆蟲危害,榆樹上有650種害蟲,櫟樹上有1400種害蟲……。
10、” 把啃食農作物等的植食性昆蟲列為害蟲,從生態學、經濟學上來說均是不科學的。
11、農作物、植食者、肉食者三者之間存在著極其復雜的關系。
12、植食者取食農作物,由于其數量多少不一,對農作物的影響也不一樣;同時, 農作物對植食者取食的反應也不同。
13、而一些植食性昆蟲泛濫成災造成危害往往是生態失衡的結果,而這種失衡是人類引起的。
14、人類因經濟發展等利益需求,破壞了原生植被,并大量種植經濟性作物或經濟性樹種,造成原生植物多樣性減少,特定植物(農作物等經濟植物)過多,造成植被單一化,原生植物被替換成了經濟植物,讓大部分依賴原生植物為生的昆蟲減少甚至消失,而那些以經濟作物為食的植食性昆蟲卻因此受益,加上鳥類等捕食性天敵也因為人類活動減少。
15、缺少了競爭和天敵控制,加上大量的食物,導致了那些以經濟植物為食的植食性昆蟲大量繁殖,泛濫成災,成為了所謂的害蟲。
16、因此,人類引進外來物種,改造環境使植被單一化等因素都是引發蟲災的重要因素!中文名害蟲外文名pest簡介對人類有害的昆蟲的通稱大多屬于昆蟲。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