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都已陸陸續續進入暑期,長達兩個月的暑期,好好規劃,孩子可以完成不少事情。比如,可以預先閱讀新學期“快樂讀書吧”的圖書。
各個年級上學期“快樂讀書吧”的主題給大家匯總如下,大家可以對照著這些主題給孩子選書。
1-6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主題匯總表
| |
年級 | “快樂讀書吧”閱讀主題 |
一年級上冊 | 讀書真快樂 |
二年級上冊 | 讀讀童話故事 |
三年級上冊 | 童話故事 |
四年級上冊 | 神話故事 |
五年級上冊 | 民間故事 |
六年級上冊 | 成長故事 |
匹配1-3年級上冊以及六年級上冊統編版教材“快樂讀書吧”的主題,絕大部分老師、家長朋友都能給孩子挑選到合適的書,但四、五年級上冊的“快樂讀書吧”卻令人頗為頭疼。這是什么原因呢?
我們先來看這兩個年級“快樂讀書吧”的內容。
四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與“神話故事”單元主題一脈相承,旨在鼓勵學生閱讀更多的神話故事。
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民間故事”單元,“快樂讀書吧”則安排了民間故事的專題閱讀。不管是神話故事,還是民間故事,其實都屬于民間文學的范疇。
民間文學來自民眾,是指人民群眾口頭創作、口頭流傳,并不斷地集體修改、加工的文學。正因為民間文學主要依靠口頭傳承,多無確定作者,因此異文多樣,改寫眾多,版本紛紜,不免讓人眼花繚亂。
與此同時,小學6個年級12冊教材中,每一冊都編排了民間文學內容,其中四年級上冊、五年級上冊的“快樂讀書吧”,更是編排了神話和民間故事專題。這一方面反映出包括民間故事在內的民間文學在教學中有一定的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教材選編者對民間故事的重視。
為什么統編版教材會如此重視民間文學呢?
這就要說到兒童閱讀民間文學的意義了。民間文學中流淌著文化的密碼,攜帶著民族的基因,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鐘敬文老先生甚至將其譽為“兒童莊嚴的課本”,因此,對兒童來說,閱讀民間文學本質上是一場文化尋根之旅。
但目前市場上民間故事、民間文學類圖書基本是故事的匯編,缺少結構化的呈現,更缺少對故事中文化元素的揭示。
所以,綜合以上兩點原因,給孩子挑選合適的民間文學讀本自然就沒那么容易了。
好在的是,有不少點燈人一直在求索,周益民老師就是其一。
早在2008年,周益民老師就開始對學生進行民間文學的閱讀指導。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益民老師也發現了民間文學選本難題。于是,他嘗試自己搜尋閱讀材料,自己編排閱讀專題,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十多年來,周益民老師一直在堅持民間文學的教學實踐,他既熱愛民間文學,又懂得民間文學,更懂得如何教孩子讀民間文學。于是乎,在其他老師、學生、家長的千呼萬喚下,周益民老師編著了一套民間文學讀本——《民間文學里的中國》。
這套書有4冊:《母語的游戲》《神話故事》《民間故事》《四大傳說》。
其中,《神話故事》就可以與四上“快樂讀書吧”配套使用,《民間故事》《四大傳說》則可與五上“快樂讀書吧”配套使用。而《母語的游戲》與多個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有著靈活的呼應,它收錄的帶有“游戲性質”的民間文學作品,很能引發孩子學習母語的興趣。
這套書有三大特色:一是專題編排,適合任務群學習;二是文化解讀,助力互動交流;三是優選文本,均衡搭配,呼應課文。
1
專題式編排,適合任務群學習
····
····
····
“民間文學里的中國”四本各為一個大專題,每冊之中再分為若干小專題,在同一專題下按照一定邏輯組合作品,每個專題再組配助讀版塊,開拓孩子的思維。
《神話故事》的“開辟創世”專題中,不僅有漢族的《盤古開天辟地》,還有彝族史詩《天地的起源》和納西族史詩《開天辟地》等。從中不難發現,盡管民族、地域有異,文化風貌不同,追求美好生活、探索更廣闊世界的精神是相通的,這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民間故事》這一本,編排了《都是“三次”》《神奇寶物》《機智男和巧女》《原來如此》《寓言魔袋》《奇人異事》《故事里的姑娘》《有滋有味聽故事》八大專題,或著眼敘事特色,或著眼故事類型,或著眼內容特點,幫助孩子建構起民間故事的基本框架,也有利于孩子進行探究性學習。
《四大傳說》將《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各設為一個專題,每個專題收錄了該傳說在不同時代、以不同形式、從不同角度切入的代表性作品,讓孩子明白,包括四大傳說在內的傳統文化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有體系、有層次、有發展的。
譬如《梁山伯與祝英臺》中,選入了現代歌曲《化蝶》、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選段,還延伸介紹了據此改編的戲曲藝術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更如數家珍般列出《梁祝》不同的演奏版本供讀者參考,內容非常豐富。
《四大傳說》最后還有箭頭圖形式的四大傳說“成長史”,是能充分支持學生進行任務群學習的材料,非常有意義。
2
文化解讀,助力互動交流
····
····
····
為了讓孩子在閱讀民間文學作品的同時體會到中國文化的力量,每個專題配備了由“小錦囊”和“智慧谷”構成的助讀版塊。
· 小錦囊
“小錦囊”的定位是“中國文化微型博物館”,是從本專題的選文切入的。它或補充節令民俗、民間藝術等文化背景;或做知識講解,比如“發鳩山”究竟在哪里,女媧為什么用五色石補天,牛郎織女的故事里為什么要有老牛等;更多的則為孩子們形成抽象思維、拓展視野做儲備,比如“創世神話”具體包括“天地開辟、人類創生、器物發明、制度創立、精神培育”,具有奠基文明的意義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錦囊”還會適度引入其他文化來使孩子感悟人類文明的共通性。如《神話故事》中《來之不易的火》專題的“小錦囊”就介紹了其他國家和民族中獲取火種的神話故事,還引入英國學者弗雷澤的關于人類使用火的三個階段論(無火階段、用火階段、燃火階段),讓孩子對火推動人類文明的作用,有了整體了解和體悟。
· 智慧谷
助讀板塊中的“智慧谷”著眼互動性,啟發孩子圍繞專題內容進行整理、賞析、思辨等活動。這個設計顯示出了周益民老師的匠心,這是長期浸潤在一線教學中方能擁有的課堂智慧。
比如用清晰的表格梳理故事情節、比較同題材故事的異同。
比如請孩子們用換文體、加角色或對話的方式重述故事,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孩子對作品進行沉浸式且富有互動性的審美與探究,還能適用于孩子今后的中學階段甚至大學階段。
從讀者反饋來看,“智慧谷”尤其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歡迎。
3
優選文本,均衡搭配,呼應課文
····
····
····
這套書選入的作品貼近生活,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與語言習慣,對孩子有很強的吸引力。選文形式多樣,既有傳承性的講述,又有現代作家的再創作,平衡了傳統作品與現代作品,也兼顧了漢族作品與少數民族作品。面對同一個故事的多個講述版本,則往往會在反復比較后,選取最為合適的版本放入書中。
譬如《神話故事》這一本,選文范圍自《三五歷紀》《淮南子》等古代典籍的文言原典,到袁珂、褚斌杰等專家學者的整理編譯,再到現代作家的重新演繹,將中國神話的核心精神一脈相承。
選文與講解還注意到了與語文教材的呼應。如《民間故事》這一本里編排了《奇人異事》這個專題,還介紹了棗文化,語文老師看了肯定能明白:這是在呼應三年級課文《棗核》。
再如同冊中的《寓言魔袋》專題,有意識地選入了一些特別的寓言,這是在為三年級下冊里的寓言做形式上的豐富,同時讓孩子明白,寓言也是民間故事的一種。
此外,這套書的封面圖片也別具一格,用的是青年詩人、藝術家李川李不川的系列畫作《星空下的山海經》,畫面細密而臻美,古老而神秘,奇幻而當代。
這套書也受到了一眾好評,神話學研究專家,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田兆元評價:
周老師長期從事語文教學,是教學名師。他對于民間文學的教學有很專注的鉆研。我看過他的繞口令教學實錄、巧女故事的教學資料,還有石頭的故事的資料整理。內容妙趣橫生,啟迪智慧,傳播正能量。有這樣的老師在教學第一線,真是民間文學傳承之業的幸運!他編著的“民間文學里的中國”叢書(4冊)即將出版,這是中國民間文學教育的一件大事。
“民間文學里的中國”叢書既保留民間文學的特質,又精心選篇編排,引導學習,挖掘文化內涵,還能考慮到孩子的心理,這樣一套有情懷、有品質、有知識、有趣味的民間文學選本,是真正為孩子而編寫的民間文學選本,是“快樂讀書吧”配套讀物的上好選擇。
點亮小星標 ★ 精彩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