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在民營企業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指導,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守護好自己人,讓廣大民營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為民營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優化營商環境,讓自己人“輕裝上陣”。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對市場主體而言,不可或缺。江蘇南通瞄準一線需求制定相關政策,一方面提供的“前延”服務和貼近服務,為各類經營主體的繁榮活躍提供助力,另一方面搭建溝通渠道、強化要素支撐,持續提高各類經營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以此為鑒,各地政府要當好“后勤部長”,企業需求在哪兒,政策就延伸到哪兒,優化民企訴求服務直通車,為企業有序高效辦事“亮綠燈”,助力企業去痛點、解難點、疏堵點,確保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以的營商環境助推民營經濟高效發展。
鼓勵創新發展,讓自己人“與時偕行”。一些民營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遭遇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這些都是前進中必然遇到的問題。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要在發展中解決。新時代是充滿光明前景與重大機遇的時代,要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的創新環境,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民營經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要幫助民營企業實現創新發展,健全支持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點亮企業家創新精神明燈。要積極引導和推動民營企業實施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與企業發展的深度融合。
樹立家國情懷,讓自己人“落地生根”。長期以來,廣大民營企業家以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組織帶領千百萬勞動者奮發努力、艱苦創業、創新。進入新時代,民營經濟的作用地位更加突出。民營企業家要增強家國情懷,就是要把自身的發展與國家民族命運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自覺承擔起推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責任。面對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和挑戰,民營企業家需要理性認識、積極應對,堅定信心、克服困難,搶抓機遇、主動求變,實現企業轉型提質、高質量發展。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將民營企業當作自己人,并讓民營企業真正成為自己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我們要提高站位、深化認識,牢牢把握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向,加快推動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生機活力,推動民營經濟堅定信心、攻堅克難,搶抓機遇、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