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實驗室里科研攻關,講臺上傳道授業,這就是賀高紅教授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內容。她矢志不渝奮斗在科研第一線,以“理工融合、需求導向、協同創新、聯合攻關”的科研思路,探索化工分離與膜產業的前沿難題。她努力突破國際壟斷,推動膜和膜過程的高效應用,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同時,她的教學方法和人才培養模式也樹立了先進的教學典范,在賀高紅的引領下,學生們不僅獲得了優質的教育資源,還得到了實踐和創新的機會,成為具備綜合能力和使命感的優秀人才。她憑借堅韌與智慧,打造出化學工程與技術領域獨特的“膜”法傳奇。
賀高紅指導學生實驗
潛心科研 攻堅膜分離難題
“我們科技工作者有一類,是對什么感興趣就研究什么,還有一類就是國家需要什么,你就必須研究什么。我們更多人屬于后者。”多年來,賀高紅持續深耕膜分離過程、環保和過程工業節能改造等領域,致力于解決化工分離與膜產業的關鍵難題。她帶領團隊不斷開拓新方向,以解決化工分離與膜產業的挑戰為己任,為化工行業減排和節約資源開辟了全新的技術路線,將我國煉廠氣及VOCs處理技術提升至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VOCs膜分離技術從跟跑到全球領跑作出重要貢獻,對國家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具有重要意義。近三年來,她在SCI期刊上發表了110多篇論文,形成了系統的創新理論體系;獲得了23項授權發明專利,形成了完整的專利保護體系。2018年,賀高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并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獲得特別金獎,讓我國有機非多孔膜及膜過程強化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注重培養 打造產學研平臺
“我們學工程的人,一定要讓自己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這樣才能真正把科學轉化成生產力。”近三年來,她帶領學生走訪了43家相關企業。通過與企業的互動交流,學生們深入了解了實際工程應用和行業需求,增強了對能源意識的認識。賀高紅利用優勢學科資源,建立了先進工程實踐教學和人才培養平臺,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學以致用,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充分準備。她整合了能源化工領域多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創新團隊、遼寧省石化行業高效節能分離技術工程實驗室、遼寧省VOC綜合治理及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優勢資源,在校內,建設了三個校內實訓平臺,實施校企聯合、實訓仿真結合的實習教學。她主導完成了大連理工大學膜科學與技術研發中心和大連歐科膜技術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建設了膜分離技術聯合實驗室和膜分離技術中試實驗基地,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有機氣體分離膜生產線。賀高紅還推動建設了新能源化工專業實驗室,開設了儲能電池、沸石膜滲透蒸發等“節能”和“開源”關鍵能源技術的專業實驗。這些實驗室和實驗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和研究的平臺,培養他們在新能源領域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通過這些項目,賀高紅打造了一個完整的“產學研用”的創新平臺和實踐教學基地,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工業實踐和應用。
春風化雨 堅守教學一線
自1993年開始,賀高紅始終堅持教學一線,講授多門研究生課程,年均授課時間超過100個學時。她以極高的教學水平和熱情投入,通過通識教育、導論課程、社會實踐和核心課程等環節構建起完整的教學鏈條,將“節流”和“開源”國家能源戰略為核心的能源意識貫穿于教育全過程,讓學生深受啟發和教益。在教學中,賀高紅主導打造了一系列社會實踐和科創活動,旨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通過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講授學科前沿導論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視野和深入了解學科前沿的機會,培養他們對學科前沿的了解和思考能力。她的教學成效顯著,培養了眾多優秀的博士生和碩士生,30余人次榮獲國家獎學金,3人榮獲遼寧省優秀研究生學位論文。培養的優秀畢業生進入高校、科研院所、設計院和產業一線,有些成為了國際級領軍人才,取得突出成果。
有責任有擔當,這是賀高紅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自我要求。奮戰科技前沿,培養創新人才,她探索“膜”法世界,筑夢科技強國。(來源:研究生院 黨委宣傳部 新聞中心 編輯:林薈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