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外網抖音上一個名為“敲雞蛋挑戰”的話題火了。
在這個話題下,各位寶爸寶媽們紛紛發布著自己在孩子頭上打碎雞蛋的視頻,記錄著自己孩子在突然“被攻擊”腦門兒后的各種 reaction。
(相關資料圖)
為了讓孩子配合錄制的同時又要保證能記錄到孩子的真實反應,各位寶爸寶媽們的套路都很相似。
他們通過裝成日常做飯記錄的樣子,告訴孩子“現在我們要打雞蛋咯”,然后就直接把雞蛋敲在了孩子的腦門兒上。
大部分孩子被“偷襲”后都先表示困惑,還沒能反應過來這一切,“是啥東西給我腦門兒來了一下??”
然后,逐漸委屈,痛苦,再到淚流滿面…只有少數孩子會選擇以反擊的形式“回禮”。
有些人認為這個挑戰很有趣,可以看到孩子們在突如其來的“當頭一棒”后各種可可愛愛的反應。
但有的人卻不這么認為。他們將此項挑戰比作虐待兒童,認為這些父母為了在社交媒體上獲得粉絲而不斷剝削自己的孩子。
孩子被雞蛋砸到后大叫"媽媽",并開始哭泣
雖然在一些視頻中的孩子的年齡已經不是很小,他們在被雞蛋砸在頭上后還會笑,但這也不意味著他們享受這個過程以及愿意被父母這樣做。
作為反對父母們繼續該種"過度分享"行為的人之一,擁有27萬粉絲的網紅,薩拉-亞當斯(Sarah Adams)也對這一趨勢提出了批評。
薩拉-亞當斯發現此類視頻中,孩子們的反應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孩子被雞蛋砸到頭,他們有點困惑,被嚇到了,但覺得還挺有趣,所以這件事在他們眼中也就這么過去了。
第二種情況是當他們發現雞蛋在自己的頭上被打碎了,他們真的很不高興,然后就逐漸抓狂了。
“但當我看到這些視頻時,我在想,作為父母,我們就那么無聊,那么渴望有瀏覽量的內容嗎?”薩拉-亞當斯質疑道。
媽媽把雞蛋打在孩子頭上后,媽媽在大笑,孩子在困惑
多巴胺的沖擊、點贊和瀏覽量,讓2023年的人們把雞蛋砸在孩子頭上,希望孩子們能做出具有娛樂性的反應,然后人們在網上公開發布這些視頻,只是用于娛樂陌生網友…
還有來自推特的網友銳評此類視頻的走紅,諷刺意味十足:“從雞蛋開始,怎么結束?磚頭嗎?”
在網絡上,通過孩子來博取眼球的視頻可以說數不勝數,而這次的“敲雞蛋挑戰”也不是第一個通過展現孩子們面對“突然襲擊”的反應的挑戰視頻了。
在2019年,就有一個類似的挑戰火遍全網。該挑戰被稱為“芝士挑戰”。
與往孩子頭上砸雞蛋類似,只不過這次的投擲物品變成了芝士片。
在“芝士挑戰”以病毒式傳播時,兒童精神病學家麗莎-烏斯(Lisa Ouss)表示,父母們的這種行為不僅僅是缺乏尊重的表現,更多是因為并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能做什么和他們的理解力。
即使在嬰兒很小的時候,他們也是能夠感知到一些不連貫的事物的不協調之處。
就比如,身為父母的他們向孩子傳達了一種“我是愛你、保護你、帶你探索世界的人,但同時我還要把東西扔到你的臉上,還嘲笑你”的矛盾信號。
“這樣會導致孩子的情感線索混亂從而無法讓他們構建一個連貫的世界觀。”麗莎-烏斯最后總結道。
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人們仿佛已經失去了對孩子們的尊重。
人們戴著墨鏡和他們說話,就算目光接觸對孩子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人們寧愿打電話、玩手機,也不愿回應孩子的要求。
越來越多的人們會選擇把孩子直接交給手機或平板電腦屏幕,而不是和他們一起共度時光。
“敲雞蛋挑戰”敲碎的可能不止是雞蛋,還有孩子們的心。
Ref:
https://www.francetvinfo.fr/internet/reseaux-sociaux/video-cheese-challenge-jeter-une-tranche-de-fromage-au-visage-d-un-bebe-c-est-une-agression-denonce-une-pedopsychiatre_3222153.html
文|周琁
點「贊」「在看」為我們打call ▽